跳到主要內容

品嚐美食


今日獲悉2024年台北牛肉麵節獎牌得主,推出為期三天的買一送一的優惠活動,偕妻連袂往士林總店一探究竟。獲獎的清燉牛肉麵一上桌,湯頭的清透金黃便令人心生期待。湯面上點綴著幾片青蔥與些許翠綠的青菜,顯得簡約而不失精緻。

輕輕舀一口湯,入口的瞬間你會感受到湯頭的鮮美,如同山泉般純淨,沒有任何多餘的油脂或雜味。這種清澈的湯底經過長時間燉煮,將牛骨與多種精選食材的天然鮮味完美地提煉出來,每一口都充滿濃郁但不過重的肉香,餘韻悠長。不同於紅燒的濃烈,這清燉湯頭帶來的是一種低調而層次分明的味覺享受,彷彿是在與一杯極品高湯對話,讓人不禁多喝幾口,細細品味其中的深邃。

牛肉的部分則是這碗麵的靈魂所在。每一塊牛肉看似樸實,卻經過精心處理,入口即化但仍保有韌性。牛肉的肉質鮮嫩紮實,帶有自然的油脂香氣,燉得恰到好處,不會過於鬆散或硬韌。牛肉吸收了湯頭的精華,咬下一口時,肉汁隨著輕輕的壓力溢出,與牛肉本身的香氣完美交融,每咬一下都能感受到肉纖維與湯汁的交織,味道在口中層層擴展。

拉麵的部分同樣值得一提,帶有適中的彈性與嚼勁,粗細適中,能夠完美地吸附湯汁但不會過於軟爛。每一口麵條都像是在享受一場口感的舞蹈,伴隨著湯頭的滋潤,將清燉牛肉的精華攜帶到每一口的體驗中。麵條與牛肉、湯頭完美結合,整體搭配和諧,讓人吃起來毫無負擔卻又滿足感十足。

這碗麵的簡約卻細膩的風格,正如台北牛肉麵節獎牌所代表的標準,不是追求花俏的調味,而是回歸到食材的本質,讓每一樣食材的味道都能自然地展現出來。這種低調卻無法忽視的美味,正是清燉牛肉麵迷人的地方。

品嚐這碗麵的過程,就像在細細品味一段歷久彌新的經典,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廚師對於牛肉麵的深刻理解與專注,難怪能在台北牛肉麵節中脫穎而出,令人回味再三,吃過之後久久無法忘懷。

走出店家,附近正是聞名遐邇的士林夜市,穿入巷弄,遠遠便能看到一條長長的隊伍,蜿蜒在人行道上,像一條不斷延伸的美食河流。隊伍中的人們來自各個地方,有些猜是熟門熟路的老顧客,臉上帶著淡定的笑容,早已習慣這樣的等待;有些可能是首次慕名而來的遊客,四處張望著,眼中充滿期待,迫不及待想品嚐到那頗負盛名的「丞祖胡椒餅」。

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胡椒香氣和餅皮的酥香,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更加難捱。人們一邊排隊,一邊忍不住探頭望向前方,看著師傅們手工製作胡椒餅的熟練動作每一個餅都精心包裹著香料與肉餡,然後放入炭火爐中烘烤。隨著熱氣升騰,餅的香味愈加濃烈,彷彿在呼喚著每一位排隊的人。

儘管隊伍很長,但沒有人顯得焦急或不耐煩,反而在等待中彼此交流著這家店的口碑與過去的美味經驗。一些老顧客會分享自己排隊多次的心得,講述自己第一次品嚐這胡椒餅時的驚艷,而新顧客則在一旁認真聆聽,對接下來的品嚐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看到金黃酥脆的胡椒餅從炭火爐中取出,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顯得值得。接過熱騰騰的胡椒餅,隊伍中的人們眼中滿是滿足,捧著香氣四溢的美味,忍不住趕緊咬上一口,餅皮的酥脆和肉餡的濃郁立即在口中爆發出豐富的滋味,排隊的勞累瞬間被這一口美味徹底沖散。這長長的隊伍,彷彿是一場美食的朝聖之旅,等待的每一分鐘都在增添期待,而那最終品嚐到的瞬間,則是對美味的最高致敬。

此時腦海憶起店老闆應當是黃台興同學,把握路過不要錯過的機會,探頭找尋老闆身影,惟只見黃大嫂在後台掌控場面。報上姓名後,黃大嫂露出親切的笑容,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靜靜聆聽黃大嫂娓娓道來經營的艱辛:「我是繼承家族的事業,胡椒餅攤的這段路,真是一場艱辛的旅程。背後的付出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準備食材,肉餡、麵皮、胡椒、香料,甚至每一個細小的調味都要精心挑選,確保每一顆胡椒餅的品質達到要求。食材新鮮是關鍵,但也因此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進貨和保存,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整批胡椒餅的味道。除了準備食材,還得面對人事上的挑戰。攤子小,工作量卻不輕,每天從和麵、包餡到烘烤,都需要足夠的人手。只能僱用幾個工讀生來幫忙,然而在人事費用的壓力下,即便每天辛苦經營,賺到的利潤也相當微薄。每當深夜回到家,累得筋疲力盡,還要仔細算帳,思考如何削減成本、提升效率。這樣日復一日的努力,僅僅是為了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夜市中立足,堅守自己的胡椒餅夢想。雖然利潤微薄,但始終不放棄,只希望每一位顧客品嚐到胡椒餅時,能感受到那份用心與辛苦。這份經營之路,既是一場不斷與現實妥協的過程,也是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即便困難重重,依然選擇繼續前行,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胡椒餅攤,更是對美食的熱愛與夢想的寄託。」,臨走時竟然慷慨地送我三個他們的鎮店之寶——胡椒餅。內人回贈兩張牛肉麵券,完成交換禮物的誠意,冀祈平衡內心不安。

回程途中,胡椒餅握在手中,還帶著微微的熱氣,金黃的外皮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我輕輕咬下一口,酥脆的外皮瞬間裂開,裡面的肉餡鮮美多汁,胡椒的辛香恰到好處,層次豐富而不過分濃烈。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餅皮與內餡的完美融合,讓人回味無窮。真心感受到這小小的胡椒餅蘊藏著經營者對美食的用心。這不期而遇的士林夜市經歷,因著黃大嫂的慷慨和美味的胡椒餅,成為了一個特別的回憶。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佛教入人間-見團法師開示

今天已是大年初四,依照習俗應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接財神。接財神時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同時意味年節近尾聲,隨之而來的是同學們期待的年度春酒聚餐。委實說同學們畢業四十多載,又近朝杖之年,能擺脫雜務,撥冗聚會,真的是人生非常珍貴的事情。尤其見面的一句親切的問候、親熱的握手、深深的擁抱,立馬拉回數十載前的學校生活時光,讓精神瞬感年輕不少,更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餐會時的觥籌交錯,無論同學們經歷了多少滄桑,今天還能健康、快樂的歡聚在一起。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大家的幸福和前世積的緣份。 今年的春節活動有個亮點,見到出家多載的許宗政(見團法師)亦在名單內,實在令人驚豔。 許宗政同學(見團法師) 宗政同學為本期一位優秀的憲兵科同學,是吾預備班三年同窗,若沒記錯,家中是在高雄橋頭鎮上開醫生館,至今始終不解當年為何投身軍旅?由於資質聰穎,功課上等,又寫的一手好字,為吾軍校生涯中,仰慕及學習的標杆。 讓人更驚奇的是軍旅退役後全家於中台禪寺剃度出家,當初乍聞此事,驚訝莫名,難以置信,因為一般凡夫俗子的想法,只有受到重大挫折的人,才會遁入佛門,且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去堅持執行。曾有人問到宗政同學為何投入佛門?其答:是為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出家?蛤!蝦米!就這幾個字的理由,就能夠讓全家人拋棄一切紅塵牽絆、青燈永伴古佛。事情沒那麼單純,套句電視人盛竹如名言: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按中台禪寺由惟覺老和尚創辦,是一個位在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個佛教寺廟,由李祖原設計師所設計。台灣第一與第二高樓台北101、高雄85大樓均由其設計。曾經有一年來到此從外觀,覺得其建築風格,怎麼看都與佛教連不上關係,入內後還看到斷頭的關公,不解代表何意?後來看到一面牆,從達摩祖師一路排列姓名到惟覺老和尚,才知道這是佛教的禪宗(達摩祖師東渡傳來的漢傳佛教宗派)。這裡很有名的就是打禪七,許多名人都來過這裡打禪,透過打打禪七,亦可獲得上揭問題的答案,何以要付出全家出家的重大代價(俗世凡人的看法)? 佛教教義深奧,尤其禪宗更令人難解,識者嘗謂:論禪者多用言語,然多語者離禪遠矣。有時簡單一句話或者不講話只是一個眼神或動作,就是一個高深佛理。所以宗政同學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出家?」,背後蘊含著智慧,這次...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同學已是耳順古稀之年,如果說年輕時期是夏天花朵絢麗多彩燦爛,如今的歲月則是像秋天的葉子,在經歷了生命中的發芽、成長到茂盛,把青春和熱血獻給大地,呈現出秋天山林萬紫千紅的景色,狂放的紅色楓葉,美麗的嫣紅色,與綠葉相互輝映,相當漂亮。雖是人生的秋天,亦可詮釋著生命的美麗真締,擁有落葉之靜美。此時吾輩如何提升樂天知命頤養天年的境界,應是刻不容緩之課題。 觀察同學間群組資訊往來,充滿對時局紛亂不滿與怨懟。尤其在執政當局違反信賴保護憲法位階的法律原則,對軍公教退休年金的不義剝削;到最近令人譁然的總統專機私菸案;陳明文高鐵三百萬,查無不法,照樣獲得立委提名…等事件喧騰下,根據民調顯示,仍然不能撼動人民對執政黨的支持度,尤其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一面倒的支持執政黨。讓人有「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之無力感。台灣社會是否病的不輕,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若年輕人要目光短淺,後果是咎由自取,不容吾輩去操心。 語云: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吾輩不必執著紛亂時局,此刻可以離開喧囂的環境,欣賞周遭俯首可拾的香草忠士的故事。走入鄉村森林步道,浸潤芳草之芬芳,在林蔭大道的幽徑上,與樹木一同呼吸,盡情享受芬多精的滋養。低頭賞玩路旁低矮的灌木與嫩綠的小草。放眼望去,蜿蜒的小徑無窮盡地向前延伸,不同類型的樹木隨處可見,儼然是超脫塵世的淨地,讓人達到心曠神怡境界,焦慮不安的心情,獲得療癒的效果,致身體恢復健康,心靈得到復原。 日前順道參加同學餐會,見到數十多年未見的同學,面對每個既陌生卻又熟悉的臉孔,記憶迅速帶吾走入時光隧道裡,每個人憶起當年趣事,年輕的純真一幕幕畫面像跑馬燈在眼前閃過,儘管歲月已在各人的臉上留下滄桑痕跡,但記憶仍然猶新,軍校時的青澀年華彷彿還遊走在記憶間,大家一起高聲笑談曾經一起笑鬧戲玩的趣味糗事,整間餐廳處處充斥著此起彼落的歡笑聲,完全沒有生疏的感覺。 108年中區同學會中秋餐會 餐會的重頭戲是選舉新任會長及相關幹部,投票結果由王鎮城同學高票當選會長, 王鎮城與葉思文 王同學當選感言稱:緣於原總幹事黃奇偉仍有職在身,無法抽空處理會務,後又因疾住院治療近一年,目前尚在埔里榮院長期療養中,會長為使會務遂行,情商王鎮城擔任財務長,兼協辦總幹事之事宜。 陳朝傑會長探視黃奇偉 殊不知王鎮城同學龍體違和,與病魔已纏鬥十多年之久。據王世復同學...

同學相聚是最強的回春藥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詩的意旨描述,城裡的老人已不在,面對被風吹落的花朵是新的一批人,花是年年依舊地開,而賞花的人卻年年不相同。令人無奈且殘酷地點出時光巨輪不停地向前轉,如大江東流不復返;太陽下山明天依舊爬上來,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君不見彈指間,咱們離開學校又四十多載,來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人生階段,真是感嘆時光易流逝,好景不常在,應該把握當下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最近基於特殊的機緣,與畢業後未曾見面的老鄭-鄭延平同學,藉由行動科技無遠弗屆與即時的特性,連結一段情緣(別想y,同學之情),進行了一場空中邂逅,喚回一些青春的記憶,彌補了多年的離愁。同時也獲悉期上通訊兵科的聚會(4/30)。語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決定把握當下前往相聚。  徒步前往會場的足跡 當日高鐵南下轉接駁車至廣三sogo ,開始徒步往目標邁進,台中的天氣非常照顧外來客,熱情的陽光灑落一地金光,仰頭一望,那清澈的、晶瑩的、無瑕的藍天鑲著幾抹白雲,從台灣大道轉博館路,襯著二旁成排的綠蔭,使眼前科博館的林蔭大道顯得格外光彩。有著灌木、樹叢群聚而成的林蔭大道,取代蒼灰且了無生趣的分隔島,那兒便儼然成了「城市中的森林」。走在林蔭大道的幽徑上,與樹木一同呼吸,又別有一番趣味。低頭賞玩低矮的灌木與嫩綠的小草,滿地乾枯的落葉,看來卻是生氣盎然,繁而不亂。放眼望去,蜿蜒的小徑無窮盡地向前延伸,不同類型的樹木隨處可見。雖然旁邊就是喧囂的街市,走在林蔭大道上卻是如此寧靜。它座落在城市中,卻儼然是超脫塵世的淨地,讓人進入忘我的境界,惟眼前的美景卻不能久留,趕忙回神繼續前進。拜每天日行萬步的鍛練,轉瞬之間,幾公里的路程不费吹灰之力輕鬆完成。 走進聚餐會場,見到幾十載不見的同學,遠從美國來的林海華伉儷、台灣南端屏東林基松、三峽李志偉、中壢鑾中雄、在澳洲以視訊參與的袁宏和台中當地呂丁航伉儷、陳朝傑、鄭延平、郭健然、陳正任等。 此時,心中近鄉情更怯的感覺甚為強烈,面對每個既陌生卻又熟悉的臉孔,原本深怕各自東飛的同學,會找不到話題閒聊,雖然起初都很遲疑的去指認同學,但氣氛迅速帶我走入時光隧道裡每個人憶起當年趣事,年輕的純真一幕幕畫面像跑馬燈在眼前閃過,儘管歲月已在各人的臉上留下不少痕跡,但記憶仍然猶新...

蛤!「福山照壁」也是慶鵬同學的傑作

年前慶鵬同學的摔傷,短暫性的失憶,經老舊照片的引導,記憶力大增,竟然說馬祖知名景點「福山照壁」亦是其督工完成,語云:不容青史盡成灰。果真如此,那真是值得一書的事情。 這個地方是馬祖有名的景點,遊客坐船到南竿,進入福澳港口,抬頭遠望即看到碧綠山頭上筆力蒼勁、氣勢磅礡「枕戈待旦」四個大字。此景彷如進入美國紐約港迎面而來的自由女神像一般壯觀。 老總統蔣公當年(民國47年)巡視馬袓防務時,為嘉勉戰地駐防部隊,時刻不忘復國之志時所親題的警語,與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相互輝映。 這座福山照壁是整個「枕戈待旦紀念公園」的一部,建築物地下2層地上5層樓高的長方體建築物,內闢漁業及文物展示館,陳列當地漁業發展概況,並設置咖啡座區及特產紀念品店,供遊客們休息及購買特產和紀念品。 「枕戈待旦」四個字係老總統的親筆書寫題字,再將銘刻於石碑的字跡放大,闢建而成。據聞當年要將這四個大字塑掛在高聳的牌樓上,工程過程可是經過一番折騰。必須在晚上從山下把字型投影到山頭的牌樓上,字體出現後才能開始動工。是否如此,要請親自參與督工的慶鵬同學做權威性的第一手說明。 繞到牌樓前方,有個遼闊的觀景平台,登高遠遠望去,天連著海,海連著天,海天一色,一望無際。陽光洒在海面上,像是撒了一層金子,波光粼粼。船隻在海面乘風破浪畫出一條白龍,海鷗在天空展開羽翼自由翱翔,整個福澳港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盡收眼底,這般優美的美景,讓人想起唐朝詩人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為了讓慶鵬同學儘快恢復健康,再上網爬了丁司令官的相關建設資料,還有馬祖的司法大廈,這應該也是慶鵬同學血汗吧! 吾輩大都近懸車之年、古稀之年,回想年輕寶貴青春生命,奉獻給國家,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所謂「留取丹青照汗青」,對國家的付出,人生算是不虛此行! 祝 大家大年初三闔家平安快樂

大朱 加油!

驚聞朱湯榮同學住進榮總安寧病房,內心難掩不捨,年輕歲月記憶油然而生。 憶學生時代大朱的個性鮮明、意志堅強,令人印象深刻。記得有次學校運動會,代表連上參加長跑項目(5000或一萬公尺),跑至最後已露體力竭盡狀態,為了榮譽,不願半途而廢。 精神與軀體交相爭執,頭腦下指令堅持到底繼續向前邁進,然身體不聽使喚,致呈現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現象,身體一直往後退,最終也盡力完成賽程,未辜負同儕的期待! 另有一事亦顯露大朱慷慨輕財的個性。話說民國66年,王昇當權時,曾在木柵青邨辦理國軍幹部的講習,吾代表空軍參加,期上同學大概五、六位亦參與其中。 結訓餐會吾還與總長宋長志坐首桌,在結訓前晚大朱不知去那弄了一堆魯味小菜及啤酒,召集期上同學,把在學校那套「搬火山」節目,在宿舍頂樓盡情揮灑演出,讓畢業後的小型同學會帶來難忘的記憶。 搬完火山大朱未提費用分攤事宜。翌日,同學各奔東西返回崗位。 回憶往事,想到大朱現在與死神搏鬥,大家都不勝唏噓。 大朱 加油!

回憶讓人年輕與快樂

近日袁陽明同學貼了《即使老,我們也要老得漂亮》一文,觸動了撰寫本文的動機。 心理學家證實:喜歡回憶往事的人,如同多了許多位朋友。根據研究指出,人們在懷念年輕一些有趣的事物時,情緒會帶來快樂。懷舊情感的觸發結合了記憶與大腦獎勵機制,讓人在回憶過往時,大腦中主宰積極情緒和感受的神經元會表現得特別活躍。它讓你更樂觀、更有動力;研究又指出,懷舊可以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積極與樂觀,並提升自尊 ,是一種良好的情感共鳴。 回憶這些美好的經歷,會增強信心與動力 ,幫助我們以更好的心態面對未來。我們總愛開玩笑:「老了,總喜歡回憶過去。」 回憶年少的學校生活,同儕中頭角崢嶸者眾多,其中袁陽明是值得一書的人物。俗話常說: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句話對他並不適用,除擁有強健體魄還具有深厚藝術涵養,可說是文武兼備不世出之才,老天爺真是疼愛有加,集三千寵愛於他一身。 袁陽明 預備班時期即囊錐露穎,為游泳代表隊健將之一,比賽獎牌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比賽後領取獎牌 帥氣的臉龐,寬闊肩膀,結實腹肌,游泳鍛鍊出來的流線型體型,在游泳運動員中真是極品,讓人看了直流口水而稱羨不已。 健美的身材 升到官校又成為柔道代表隊,在柔道的表現亦不遑多讓,據聞曾經在大專杯比賽,三二下即將對手胳臂扯斷,真有夠狠! 袁陽明與柔道隊各期學長合影 至於藝術涵養方面,可能鮮少為人所知。猶記官校三年級,生活空間移至南營區,每臨暑期時節,排的課程均為打野外的活動,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某日余因足疾掛病號,見陽明兄亦留在校內,探詢之下,他可不是掛病號,而是憑著藝術才能,留下幫連上設計壁報呢!當年許多同學應不知陽明兄為君子不器深具藝術涵養之輩。 陽明兄見余劈頭曰:「今天咱們來給苦悶的生活添些激情與色彩,如何?」余速回:「OK! 願聞其詳。」二人交頭接耳後,迅速移步至營區旁圍牆邊,陽明兄向余使個眼神,只見電光石火間,倏地躍起,腳法奇快無比,右腳在牆上一點,身子斗然拔高,身形縱起丈餘,左腳跟著在圍牆上再一點,又升高了丈餘,縱身一躍,身輕如燕般已落在牆外的維武路上,此等身手,讓人驚歎不已,這不就是武俠小說中, 武當弟子獨步天下的神妙輕功絕技再現嗎?余見狀,立在原處呆如木雞,驚愕發愣幾秒後,隨即回神跟進,縱身一躍,兩手抓緊牆頭一撐,腰部使力將右腿掛上牆頭,用盡吃奶的力氣一蹬,身體在天空畫出一個漂亮的弧線,飄...

敬覆慶鵬兄

今早醒來打開手機,見國標王子慶鵬同學 捎來訊息:「…… 你別嚇我了!這是哪一個地方啊?我正傷病養護中,操場及我的原跑步的照片方便傳來還原我的思路好嗎?…… 」。  年前獲知慶鵬同學騎機車犁田,導致身體骨折住院,因本人不在國內,未能前往探視,然早在唐朝時王勃的詩句就提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說任憑海角天涯遠在地球那一端的親友,亦如隔壁鄰居一樣近。有賴今日科技的發達,只要一機在手,無論距離遠近,透過網路,隨時可噓寒問暖,古人由於交通不便,所倚仗無非二條腿或馬車,親友見面一別數載難以再見,思此,今人比古人幸運許多。 所謂一圖勝千文,藉著圖片更能傳遞濃郁的關懷心意,隨之取了二張照片,組合成慶鵬在操場跑步的英姿,期盼由照片的人事時地物,勾勒起往昔的回憶,以早日恢復健康。不意慶鵬同學竟然表示對照片的景物不復記憶,吾頓時深感責任重大未敢懈怠,儘速說明照片後的辛酸往事,俾利有助恢復其昔日矯捷身手。 記得慶鵬曾經感嘆寫下: 「憶當年∼馬祖兩任四年,真是留下了多少的汗與累(淚),也留下了不少的建設與足跡,不想再回首過往,因為工兵的弟兄們真是苦啊!」。 想當年慶鵬同學,受到馬祖防衛部丁司令賞識,從台灣被調至馬祖擔任營長,負責七大工程案件,期間歷經千辛萬苦,嘔心瀝血,曾為了工程需要的材料-沙,還要與大自然搶時間,算好潮汐,趁退潮至漲潮的時段,搶挖海沙,才能完成相關工程。而照片的運動場就是仿照母校運動場的形狀尺寸,建造而成的馬祖南竿福澳運動場。這個運動場今天已成為知名「馬祖國際馬拉松」的場地,俗話說:吃水果要拜樹頭,做人要飲水思源。每年參加馬祖馬拉松的人,都要感謝當年慶鵬同學的血汗付出。 另一張照片取自期上工兵同學的聚會活動,慶鵬玉樹臨風的身材,精神抖擻大拇指比個讚,取其意希望盡快恢復此狀態。 綜上釋疑,雖詞不達意,然深盼有助恢復記憶,早日康復! 上揭三張馬祖南竿福澳運動場 工兵聚會晨跑運動英姿 陳省旴別墅游泳池畔 屏東涼山瀑布 預備班稚氣未脫乳臭未乾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