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見證著一段年少美好的時光叫做青春,見證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的難忘回憶。
近日一張由怒潮亭俯瞰預備班的全景圖,如在平靜水中,投入一塊石頭激起漣漪,不斷傳遞出去,喚起眾老友一層層的迴響,塵封已久的記憶,提神醒腦的玲瓏活絡起來。
有研究指出,回憶往昔快樂的事情經歷時,能讓人心情更加愉悅,進而減少心理上的孤獨、無聊與焦慮;尤其老夫老妻共同回憶過去美好時光,感情會更親密快樂;失智症者透過重溫往昔記憶的認知刺激,更有助減緩失智功能的退化。照片烙印著那個時代的印記,我們一起走過,一起笑過,年輕無邪的生活剪影,已淬鍊成永恆回憶。
回想三年生涯,狂妄恣肆趣事不絕,茲因幼武生正值發育期,血氣方剛,性向活潑,反叛性強。猶記全體集合在仲愷樓前廣場聆聽長官訓話,幼武生遇有意見不合,衆乃集鬨噓聲起。記憶中一位12期李姓學長,趁亂移至我期隊伍邊,帶頭鼓動起鬨,完全無視嚴格軍中紀律之存在。甚之,這股叛逆之氣延續至餐廳,於用餐時值星官呼:開動!諸幼武生,文風不動,默坐椅上,學梵甘地之不合作運動,以默抗拒上。在軍中以從上命爲圭臬,豈容此邪風滋長。當時張立夫校長指派28期孫大公學長任我期營長,負責整飭紀律。孫大公溫文儒雅一副白面書生模樣,按其背景亦屬卓殊,台北工專(今台北科技大學)畢業,才進入陸官28期就讀,比同學年齡稍長,與蔣孝文同班同寢室。孫大公履新後,除首謀,班級散,重編班,以遏止之。
事后剝繭抽絲條分縷析,咸認始作俑者為民57年畢業之37期,按自該期起,畢典由鳳山官校移復興崗政戰學校舉行,陸、海、空及政戰學校等「三軍四校」畢典前,實施二週之「反共復國革命教育」,擬透過一系列思想教育,分組討論,深化反共意識敵我認知。37期畢業生在蔣經國主持畢典訓話時,竟將此任性頑皮的行為帶至會場,不斷起鬨喧鬧,引致蔣經國不悅,使該期畢業生初任官備受打壓、修理,有關當局宣稱永不錄用。惟后發展,該期實習旅長高華柱,宦途未受影響,雖日後又遇林正義事件仍高升上將,復任國防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等要職。嘗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誠至言也。後期生則掃到颱風尾受池魚之殃,訓練加重,遭狠操之厄運。而此風竟傳至黃埔湖畔怒潮亭下之幼武生,或謂黃埔血脈一以貫乎。
語云:「年不輕狂枉少年,生未盡興空白頭」,回憶是一張照片,那些老照片勾起的回憶,就像削下的果皮,依然殘留著原始的味道,或濃或淡。往事如煙,歲月終是落花流水兩無情,時光總是匆匆又匆匆。回顧年輕時光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歲月在吾等的臉上寫下了滄桑,曾經年少輕狂的臉龐,只能在夢裏找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