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東河 |
雖然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記憶卻是美麗而雋永的。懷念那段日子,總能使疲憊的身心,得到新的營養補給;讓空虛的心靈獲得溫暖的撫慰,那些熟悉的面孔及生活點滴,不斷浮現在夢中。
民64年等待畢業之際,所有學科大都結束,壓力減輕不少。晚自習時各人依自己旨趣,規劃時間的運用。有人奮筆疾書專心致志地書寫家書或情書,在當年未有手機的年代,這是最主要傳遞對家人或女友迫切思念的方式;有人閱讀課外書籍補充精神糧食,L君專注地研讀英文版的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強化英語實力,顯然心中的生涯規劃已有外放海外的版圖,事後回望,果然如願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三寶,李東河,綽號冬瓜,來自淡水,預備班時期曾將準備上繳的蒼蠅誤當鹽巴食用(詳情請閱潘盛華50述懷);葉宗耀,綽號Turkey,台北眷村;周大偉,台南二空眷村。識者嘗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三人個性相投交情甚篤,經常如膠似漆同進同出。既稱三寶必有絕活,同儕當中有人起意,請三寶表演餘興節目,三人當仁不讓跳上講台,即興來段三口相聲,題材多為嘲諷討厭的長官,模仿其訓話的語調姿態,插科打諢地插入一些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引來眾人發笑,冬瓜一口台灣國語,說起笑話還蠻輪轉。在緊張沉悶生活下,注入歡樂氣氛,給同學抒解不少壓力。接續歌曲表演,葉宗耀擔任主唱,其中幾首至今印象猶然深刻,如保羅安卡的“噢,卡羅 Oh Carol”、“黛安娜Diana”…等,餘二位在旁合音伴奏,葉連唱的幾首西洋歌曲,在我南部長大的眼裡,不論音準、音色及轉音等都覺得一流,詮釋的蠻到位,彷如原唱降臨現場,讓人有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這些景象迅速帶我走入時光隧道裡,憶起當年趣事,年輕的純真,一幕幕畫面像跑馬燈在眼前閃過,儘管歲月已在各人的臉上留下不少痕跡,但記憶仍然猶新,學校生活時的青澀年華彷彿還遊走在心頭間,大家一起高聲笑談;曾經一起笑一起鬧;一起玩的趣味糗事。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同儕就像車上的旅客,不是所有人都能陪到終點,有的人到站下車,請用記憶收藏於心中。如今三寶都已下車不在人間,到了天上。記得鍾聖賜同學臨終遺言表示,他先走一步,如果天上也有軍校,他是學長會照顧後來的學弟,想想三寶現在又相聚在一起。
![]() |
| 方述龍、鍾聖賜、史同鵬、彭慶雲(由左至右) |
人的一生,會被多種情感所糾纏,但無論如何,最值得珍惜的是真摯的同學情,無論時間再久,這份感情都會被永遠深藏在心底,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塵封在心底里的往事,將會成為溫馨永恆的記憶。
後記
本文靈感,來自阿桂在盛華的述懷,提到“盛華兄請您閱讀完李東河的故事之餘,敬上我們對東河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