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群組看到老鄭的貼文後,就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般,始終無法浮現其清晰的容貌影像,到底是那位同學?想想同學有六百多位,委實說如果在校四年不是同一連或同兵科,很多是看到名字仍然不認識的,遑論群組上看到的僅是一朵花加上「老鄭」二字。 同學們已屆花甲耳順之年,此時最怕失智悄悄上身,有醫學文獻提出:回憶是防止失智的良方。老年人透過回憶年輕青春的歲月,重建記憶的連結,可減緩失智的發生。 今天看到老鄭的自拍照片,讓我的思緒拉回到童年年代。 我生長於台南安平,當地是個小漁村,居民多是以出海補魚為生,安平歷經荷蘭、明鄭、滿清,及日治各時期,融合不同國家文化洗禮,多處一級古蹟,有荷蘭據台時建的古堡、清朝時期沈葆楨建造的億載金城、清朝在簽訂天津條約後,被迫開放安平港成為通商口岸後,德國商人開設的東興洋行…等。 憶及小學時期,舉辦遠足活動,老師帶同學至延平郡王祠參觀,此地係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寺廟,查鄭成功為南明政權的將領。在明朝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後受永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 今天看到老鄭的自拍照,總算讓我回春不少,如果沒猜錯,原來群組一朵鮮花的「老鄭」,竟然是五十多年前(民國57)的預備班老同學-鄭延平。真是歲月不饒人,可說是畢業迄今已幾十載不曾謀面,甚念矣!令人好奇的是老鄭跟鄭成功是否有何關係?